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如何做好佛山法律翻譯 告別翻譯腔
時間:2018-05-13來源:佛山翻譯公司點擊:528次

  What ——什么是翻譯腔?

  用**通俗的話講,翻譯腔就是不說人話。更具體一些,這里說的翻譯腔,指英文翻譯成中文時,由于受英文影響而產(chǎn)生的不規(guī)范、難理解的表述。

  Why —— 為什么告別翻譯腔?

  我認為 Matthew Arnold 這句話完全可以對此作出解釋:

  The translation ought to be such that the reader should, if possible, forget that it is a translation at all, and be lulled into the illusion that he is reading an original work; something original. – Matthew Arnold, On Translating Homer.

  也就是說,**好的翻譯就是讓讀者覺得自己不是在讀翻譯。如果你看不懂上面那段英文,同時又無法理解我的解釋,聯(lián)想這句話:**好的絲襪,就是讓別人看上去好像沒有穿絲襪。條條大路通真理,嗯。

  所以,歸化異化之類的理論研究還是留給老師吧。實踐中的翻譯,看得懂、讀得順才是王道,法律文件尤其如此。

  How —— 如何告別翻譯腔?

  在避免翻譯腔方面,翻譯教材林林總總介紹了不少技巧,比如增詞減詞、詞性轉換、句型變化等等。但是,多數(shù)技巧都是“劍招”,是從零碎的、膚淺的現(xiàn)象出發(fā)的。我更喜歡的路徑是直接從“劍意”看問題,系統(tǒng)的、深刻的本質(zhì)才是學習的精髓和捷徑。

  2.1詞語

  詞語方面。首先,兩種語言各個詞類的作用不對等。由于英文需要明示邏輯關系,表示邏輯和指代的詞類非常強大,比如介詞、代詞和連詞。比較之下,這些詞類在中文里的功能要遜色很多,甚至某些情況下還不及標點符號作用強大。其次,即便是同詞類表示同語義,中文詞語和英文詞語也絕對沒有一一對等的關系。

  這方面的差異導致的典型癥狀:其一,用力過猛,對介詞、代詞、連詞、冠詞、數(shù)量詞等較少在中文出現(xiàn)的詞事無巨細、生搬硬套;其二,不管不顧語境,某一個中文詞語與某一個英文詞語通篇攜手同行、不離不棄。

  例一:

  Whether or not the Customer chooses to defend any claim, all the parties hereto shall cooperate in the defense thereof and shall furnish such records, information and testimony, and attend such conferences as are reasonably required.

  原翻譯:

  不論客戶是否選擇就任何索賠進行抗辯,本協(xié)議所有各方應在抗辯中進行配合,提供該等記錄、信息和證人證言以及在合理要求的情況下參加該等會議。

  修改后:

  不論客戶是否選擇就任何索賠進行抗辯,本協(xié)議所有各方應在抗辯中進行配合,提供合理要求的記錄、信息和證人證言,以及出席合理要求的會議。

  絕大多數(shù)法律翻譯看到such都過于激動,**反應是它兄弟“該等”是不是要出場了!本句的such ... as …句型是高中英語內(nèi)容,卻在實踐中難倒了無數(shù)名校碩士、JD和LLM。首先,原翻譯斷句錯誤,as引導的從句 are reasonably required 修飾前面兩個such,而非僅后面一個。所以真正應該重復的是“合理必要的”,而不是傻傻的“該等”。其次,such在某些情況下的確可以翻譯成“該等”,但不代表任何情況下見到“such”都要“該等”。本句的such和as應整體理解,不論such還是as都無實際語義,生搬硬套,實屬多余。

  再看看連詞的表現(xiàn)。連詞在英文里八面玲瓏,含義靈活多變。比較而言,中文里的連詞屈指可數(shù)。因此,在法律文本中,絕大多數(shù)翻譯都會把“and”與“和”對應,“or”與“或”對應。真的只能這樣嗎?看下一個例子。

  例二:

  …if an order is made or(1) an effective resolution is passed for the winding up of a Party, or(2) a Party becomes bankrupt, insolvent, is unable to pay its debt as they fall due, stops, suspends or(3) threatens to stop or(4) suspend payment of all or(5) material part of all of its debts, or(6) proposes or(7) makes a general assignment or(8) an arrangement or(9) composition with or(10) for the benefit of its creditors…

  原翻譯:

  ……若對一方下達破產(chǎn)命令或(1)就一方的破產(chǎn)通過有效決議,或(2)一方破產(chǎn)、資不抵債、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或(3)停止或(4)暫?;?5)威脅停止或(6)暫停償還其全部或(7)大部分債務、或(8)為其債權人之利益提出或(9)作出整體轉讓或(10)安排或(11)與債權人達成和解……

  修改后:

  ……若存在就一方破產(chǎn)下達的命令或(1)通過的有效決議,或(2)一方破產(chǎn)、資不抵債、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停止、暫停或(3)可能停止、暫停清償全部或(4)大部分債務,與債權人或(5)為債權人利益提出或(6)進行整體轉讓、安排或(7)和解……

  原翻譯問題一,連詞“或”在一句話里出現(xiàn)了11次之多,除了照搬英文所有10個“or”之外,還意猶未盡地在中文里自行添加了1個;原翻譯問題二,以相同的標點符號(頓號)表示不同層次的內(nèi)容,導致形式邏輯混亂。修改之后,形式上“或”減少為7個,內(nèi)容上邏輯層次更清楚。首先,**層和第二層句段的分割全部使用逗號實現(xiàn)。其次,頓號退居三線,只用來表示句段內(nèi)部的并列關系,必要時以“或”連接,與頓號共同表示選擇并列?,F(xiàn)在看懂了嗎?

  再來看看過度翻譯是怎樣毀掉一封信函的。

  例三:

  We do appreciate that you have dispatched a team of senior executives to review the project but we honestly don’t know what they could possibly find out on this trip that they don’t already know after working together for so many years.

  原翻譯:

  貴方曾派高管團隊視察項目情況,我們對此表示贊賞,但坦率而言,我們在共同工作多年之后已并不期待他們通過此行就能夠取得任何新的收獲。

  修改后:

  貴方曾派多位高管人員視察項目情況,我們對此表示贊賞,但坦率而言,在多年合作之后,我們并不期待他們此行取得任何新的收獲。

  對“團隊”“工作”兩個詞的修改是語義判斷問題,此處略去不表。這個例句集中了**容易過度翻譯的三類英文:情態(tài)動詞、介詞、時態(tài)——它們通常在中文里借助語境而非詞語表現(xiàn)自己。原翻譯固然不能算錯,但時態(tài)“已”、介詞“通過”、情態(tài)動詞“就能夠”的出現(xiàn),以及將狀語“共同工作多年之后”塞進主語“我們”和謂語“期待”之間形成的長句,不僅不符合中文表述習慣,而且極大地弱化了語言力度。爭議解決案件中的信函,語氣微妙,時而劍拔弩張,時而峰回路轉。語言必須服務于案件的具體情況,不論局面如何,至少要表現(xiàn)出談判的自信和底氣,而**有底氣的表述是簡潔明了的短句。大家可以腦補“打,打,打,打,打劫”的畫面。遲遲看不到主要信息,連被打劫的人都會不耐煩的。

  綜上,逐詞對照式翻譯不是嚴謹,而是死板。是病,得治。翻譯時必須對兩種語言中不同詞類的特點保持洞察,有所為、有所不為,避虛就實。

  2.2句子

  句式結構方面,為了清晰表達邏輯關系,英文除大量使用介詞、代詞、連詞外,還存在大量從句,甚至從句疊加,導致句型復雜、冗長。相反,更多依賴悟性的中文只有一個特點——短、短、短。

  這一差異導致的典型癥狀是中文不斷句。英語可以一口氣讀到底,但中文不可以不喘氣。例三就是一個被不斷句毀掉的例子,另外再舉兩個。

  例四:

  To the fullest extent permitted under applicable law,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the aggregate liability of Provider or its affiliates and their employees and directors in connection with any claim arising out of or relating to the Services, the Supplied Content, Web Content, Customer Provided Content or the Access Link, exceed the lesser of Customer’s actual direct damages or the amount Customer paid to Provider under this Agreement in the twelve(12) month period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date the claim arose.

  原翻譯:

  在適用法律允許的**大限度內(nèi),提供商或其關聯(lián)方及其員工和董事就因服務、提供內(nèi)容、網(wǎng)頁內(nèi)容、客戶提供內(nèi)容或訪問鏈接產(chǎn)生或與之相關的任何索賠有關的全部責任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超過客戶的實際直接損害賠償與根據(jù)本協(xié)議客戶在該等索賠發(fā)生前十二(12)個月內(nèi)向提供商支付的費用中較低的數(shù)額。

  修改1:

  在適用法律允許的**大限度內(nèi),提供商或其關聯(lián)方及其員工和董事就因服務、提供內(nèi)容、網(wǎng)頁內(nèi)容、客戶提供內(nèi)容或訪問鏈接產(chǎn)生或與之相關的任何索賠有關的全部責任,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超過客戶的實際直接損害賠償與根據(jù)本協(xié)議客戶在該等索賠發(fā)生前十二(12)個月內(nèi)向提供商支付的費用中較低的數(shù)額。

  修改2:

  在適用法律允許的**大限度內(nèi),若有因服務、提供內(nèi)容、網(wǎng)頁內(nèi)容、客戶提供內(nèi)容或訪問鏈接產(chǎn)生或與之相關的任何索賠,提供商、提供商關聯(lián)方及其各自員工和董事所承擔的責任總額,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超過客戶的實際直接損害賠償與客戶根據(jù)本協(xié)議在索賠發(fā)生前十二(12)個月內(nèi)向提供商支付的費用中較低的數(shù)額。

  本句是對賠償責任限額的規(guī)定。原翻譯“嚴謹”地照搬英文句式結構,導致產(chǎn)生了一個長達120字的超長中文句子,能一口氣讀到底的都是勇士,我反正是看不懂的。**種修改,也是**簡單的改動方式,只需要在主語中心詞“責任”后面加一個逗號,讀者就能喘口氣,趁機想想你要說什么了。沒錯,中文逗號可以在主語之后斷句呢。第二種修改,如果你能顧及中文讀者的思維習慣,把句子切分成更簡短的分句,比如把修飾成分轉換成狀語,讓邏輯結構更加清晰,讀者會更愛你的。

  費解的翻譯不僅出現(xiàn)在結構復雜的超長句翻譯中,簡短的句子也不例外。

  例五:

  If it might seem to others that decisions you are making on behalf of the company are more for your benefit than the company, there is a conflict even if you think you are being objective.

  原翻譯:

  如果可能在別人看來你代表公司所做的決定好像較公司而言對你自己更為有利,即使你是客觀行事也是存在沖突的。

  修改后:

  如果在別人看來,你代表公司所做的決定可能相較公司而言對你自己更為有利,即使你認為自己客觀行事,也視為存在沖突。

  首先,原翻譯斷句死板照搬英文,敵不斷,我絕對不斷。其次,原翻譯該翻的沒翻,不該翻的過度翻譯。該翻的,如 if you think,法律環(huán)境下主觀判斷(認為自己是)和客觀判斷(是)是不同的;不該翻的,如過于充沛的情態(tài)動詞,一個“可能”還不過癮,同一句話里又搬出“好像”來回應 might seem to 的單詞數(shù)量。譯者還沒糾結完,讀者已經(jīng)要發(fā)瘋。

  綜上,理解時要以完整句子為單位,但輸出時,具體到一句話內(nèi)部的分句、從句,應以中文和英文各自的表述習慣為標準進行切分。同時,上文很多例子都證明,中文標點符號的作用被大多數(shù)人低估了。

  2.3邏輯

  在邏輯層面,歸納和演繹的區(qū)別**突出的表現(xiàn)是中文傾向于重心在后,而英文傾向于重心在前。具體而言,多數(shù)情況下,中文由因及果,主句后置、中心詞后置、從句前置、定語前置;英文由果及因,主句前置、中心詞前置、從句后置、定語后置。

  如果沒有領悟到這一層差異,即便意思表達準確無誤,也很難創(chuàng)作出原汁原味的翻譯作品。上文例四的賠償條款即是典型的例子,幾乎所有的英文賠償條款都是以結果(XX shall indemnify XX for)開始,而幾乎所有中文賠償條款都是以原因開始(若……索賠)。再舉一例。

  例六:

  A Prohibited Payment does not include a payment of reasonable and bona fide expenditures,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motion, demonstration or explanation of products or services or the execution or performance of a contract, provided that such payments are permissible under Applicable Laws.

  原翻譯:

  禁止支付不包括合理且善意的支出,該等支出直接與產(chǎn)品或服務的推廣、展示或說明,或協(xié)議的簽署或履行相關,且在適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

  類似翻譯:

  禁止支付不包括合理且善意的支出,即直接與產(chǎn)品或服務的推廣、展示或說明,或協(xié)議的簽署或履行相關,且在適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的支出。

  修改后:

  禁止支付不包括適用法律允許范圍內(nèi),與產(chǎn)品或服務推廣、展示、說明或協(xié)議簽署、履行直接相關的合理且善意的支出。

  2.4小結

  首先,本文只提供克服翻譯腔的思路,籠統(tǒng)列舉顯然無法窮盡各種語言差異。

  其次,可以用相同思路處理中文翻譯英文導致的中式英語。

  再次,強調(diào)一點,任何方法都是為目的服務的,千萬別被把式套住。關于劍招和劍意的關系,《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學劍的片段絕對是經(jīng)典。大敵當前,張無忌向張三豐學習太極劍法。張三豐演示三遍,每多演示一次,張無忌忘記的內(nèi)容就更多一些,待第三遍演示完,張無忌已經(jīng)“忘得干干凈凈了”。張三豐很滿意,無忌也居然真的打敗了敵人。翻譯其實挺像太極劍,知曉、練習、內(nèi)化之后,終極的作品應是“空”之后的“有”,“不變”狀態(tài)下的“應萬變”。

  **后,翻譯腔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的存在熟視無睹。市面上翻譯很多,對自己有要求的翻譯不多,希望你是其中一個。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數(shù)據(jù)、圖片信息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進行修改或刪除處理! 謝謝
相關閱讀
Copyright ? 2016-2021 佛山市禪城區(qū)博雅翻譯服務中心 fsxiao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93485號-1
佛山翻譯服務中心 專業(yè)筆譯 口譯服務 更多類型 82281353 13318391728
林芝县| 内江市| 贡山| 车险| 讷河市| 孟村| 武陟县| 木里| 鹰潭市| 北安市| 江陵县| 淄博市| 临澧县| 武清区| 大同市| 买车| 屏东市| 衡阳市|